- 妙境通訊2021 年 9 月& 10月【學佛交流地帶】 「無水無茶道不成」 作者: 賴成蔭
道教張三豐名句:「無花無酒道不成!」七百多年來不知迷倒了多少修行者。更有人窮畢生精力去研究這是指什麼花和什麼酒,認為是成仙的丹藥,缺之不可以得道!然而亦有不少人認為這個「花」和「酒」只是隱喻人世間的美好事物,直言修行不是離世出塵,不食人間煙火,而是必須要融入世間的悲歡離合,嚐盡種種甜酸苦辣,才能悟道。這個就和六祖壇經所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猶如覓兔角」相互影照! 細讀張三豐的「無根樹道情」歌(共二十四首),此句出自其第三首,只屬於基本功夫的修練境界而已。而此詩前面已有一句「酒肉穿腸道在心」,其寓意已很明顕。至其第二十三首,描述接近成道的境界,直言「摘盡紅花一樹空,空即色,色即空,識透真空在色中」,則是不辯自明了。
「無水無茶道不成」,這在中國的佛教和道教修行者而言,卻是近二千年來的實踐經驗!「水」是指「聖水」,亦即是「活泉」。這個我在另文已有詳述。而「茶」是中國的獨有神物,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歷來種種傳說,都視茶是能醫百病的仙丹。早在周武王伐紂時,已被作為貢品,到歷代外銷西藏(茶馬互市)、中亞、乃至歐洲;連同絲綢和瓷器,三者賺取著最大的外貿收入。傳說中由神農氏嚐百草中毒遇茶而解,到西藏茶(其實是近似普洱的黑茶)治好了赤松德贊王的怪病,到福建武夷山大紅袍治癒了宋太祖的奇疾等等。這反映了不但民間相信,什至是歷代帝王對此亦深信不疑。更有趣的是有説西藏人,什至是西方的歐亞人,如果未能天天喝茶是會死掉的。至於茶和佛教修行者近兩千年來(東漢時代至今)已結下不解之緣,有「茶禪一味」之説。唐代的茶聖陸羽就是在那個小小不見於經傳的湖北竟陵龍蓋寺學得整套茶藝和品茶工夫的。而最著名的就是宋代趙州禪師「吃茶去」的公案。正所謂「七碗愛至味,一碗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 「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此乃宋代的名諺,有説是出自蘇東坡)此諺包含了三個信息:一. 在全中國的水以「揚子江心」的第一;茶則以蒙山山頂上的為第一。二. 這兩者都是當今世上的仙丹靈藥。三. 以此水泡此茶乃是仙丹中的仙丹極品了。「揚子江心水」是指長江近下遊在江底噴出的活泉水。此泉水是唐代陸羽「茶經」所未載,在宋代才被發現,立即被尊為「天下第一泉」,其正名是「中冷泉」。後來由於長江改道,此泉已上升到陸地,就在當今鎮江金山寺門外。「蒙山頂上茶」是指四川雅安縣蒙山山頂上的茶。蒙山在東漢時已有佛道寺觀,是著名的「蒙山施食法」的發源地。其時有道士陳理真在此種植了七株茶樹,被視為中國人工培植茶樹之祖。然而真正的蒙頂山上茶,並不是指這七棵神樹。據明人筆記「五雜俎」所載:這是指山頂上的野生茶葉,採摘艱險困難,但此茶「可蠲百疾」!隨著中原文化和地域的不斷向外擴張發展,時至今日,「揚子江心水」恐怕已非天下第一了。我們可以在西藏、雲南、兩廣,乃至香港找到同級,什至是更佳的水。 香港的的杯渡井聖水不但是嶺南第一,什至是華南第一!而我們可以輕易汲取,這個似乎是全世界唯一可以做得到的地方。至於「蒙山頂上茶」,在此可以透露,據「新安縣志」所載,香港的青山(即杯渡山)山頂亦有野山茶樹,等同此茶,但是生長在峭壁之上,極難採得。
中國歷代帝王多喜喝茶,不但要民間貢茶,而且設有御茶園種茶享用。發展到清代,乾隆皇帝御評「普洱茶」居第一位。他更曾賦詩譏諷茶聖陸羽竟然不知有普洱。查普洱產於雲南極偏遠之地,在唐朝時代少有流播到中原地域,不為人知是可以理解的。其實茶葉屬於草本植物,本性寒涼,多喝會傷脾胃,唯獨是普洱類的黑茶,經過儲存期的繼續發酵(即「後發酵」期),寒氣鋭減,反而可以暖胃養脾。此所以「紅樓夢」亦有「夏喝龍井,冬喝普洱」的養生睿智之言。明末崇禎年間的大旅行家徐霞客曾探訪雲南,有緣喝上了普洱茶,讃不絕口,認為是天下第一。其中有一個極少人知的秘密,原來徐霞客評雲南茶中,普洱茶是產於雲南較南部山高只在海拔一千米以上的地區(即易武/勐海地區)只是第三級茶而已。而第二級茶名叫「感通茶」,是產於雲南較北部山高一千五百米以上的地區(即臨滄/昆明地區),而第一級茶名叫「太華茶」是產於更北部山高近二千米的地區(即鳳慶/ 香竹菁地區),而這些多半是野生的千年古樹茶。
- 說白一點,現在所有的雲南茶統稱為「普洱」(情況同所有的福建武夷岩茶統稱為「大紅袍」一樣),其中最好的普洱茶應是「鳳慶茶」。現在鳳慶茶仍有生產,亦可以買到,價錢不算突出。產量不大,因為沒有宣傳,識之者寡。然而鳳慶的茶農及茶商卻一點也不在乎!皆因他們手上已有「創滙至寶」,那就是「紅茶」。1941 年的抗日戰爭期間,中國政府選址雲南種紅茶出口換取西方提供的武器和物資。在翻遍整個雲南土地後,選址在鳳慶種植開發,可見專家咸認為此地生產的茶最為高質。自此「滇紅」遠銷全世界,而這個金鑛遠比黑茶為大。乾隆皇帝不但把雲南普洱茶列為貢品並且在北京宮廷內設立「御茶院」,製作「茶膏」。此乃把上品普洱茶湯濃縮結晶而成,製作過程極為複雜,成本高昂;被視為能醫百病的神丹,用來賞賜宗室及功臣。可以肯定的是由煑茶到泡茶,到以茶膏開水是品茶經驗累積的進化,發展到茶膏可謂極至了。 可是茶膏太昂貴,而且產量稀少,往往過斤的茶葉才可以製成一小片茶膏。到清廷覆亡後便無以為繼了。雖然近年有人再試製作,但時移世易,意外地有了陳年舊普洱的崛起,取而代之。這個是在清末民初時期被偶然發現:把普洱茶葉儲存一段時間,茶葉經過進一步發酵,不但茶味更濃烈卻不苦澀,而且寒涼氣消失,反而變成補身之物。當年的儲存期並不太長,但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起,由於種種原因和機緣巧合,有些普洱茶竟然被放在倉內三四十年以上的時間。拿出來喝,可謂驚天地泣鬼神,肯定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好喝的茶,美稱為「乾倉之味」!只可惜這種陳年後發酵茶至今已是天價,被視為可以喝的「古董」,非一般人可以喝得起的了。即使你有錢而且有緣買得,恐怕亦捨不得喝下肚。只有很個別的人士在較早時候買下並儲藏了一些,到現在仍可以開懷大喝!不過天無絕人之路,我們現在仍可以用拼配茶藝技法,例如以生普洱配熟普洱、以新普洱配舊普洱 泡製出既好喝又有益的茶。可以肯定的說這是未來茶葉發展的康莊大道。
香港和茶不但關係密切,而且是在茶藝發展史上立下豐功偉績!基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種種絕罕巧合因緣,香港成了中國茶葉的集散、儲存和品嚐之地。由長洲的茶廠(負責拼配、包装和儲存)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拼配「宋聘號」茶餅,還在七十年代初期發明「熟普洱」的堆渥法;到粵式茶樓盛行「飲茶」的風氣,體會到「水滾茶靚」、「愈陳愈香」的新進概念,而且還開發出「菊花普洱茶」這個全新的拼配大道;再到八十年代末期有天才的茶商兼茶藝大師陳國義發現了「乾倉儲存法」,直接令普洱茶在眾茶中脫穎而出,超越了前人的所有境界,成為茶葉中之壬者。
妙境佛學會 NEW HORIZON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