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就是修心

201911月及12

學佛交流地帶

「修行就是修心」                                                                                                     作者 : 賴成蔭

修行有種種的模式和方法,最常見的如「打坐」(又稱「冥想」或「坐禪」)的席地而坐,一動不動的數十分鐘乃至更長的時間;又如「唱誦」,即早課晚課的朗誦或默唸經咒一段時間;又如做運動般的做瑜伽姿勢、大禮拜、一百零八拜、行禪、遶塔等等……….

其實琳琳種種的修持法門的作用和目的就是「修心」,亦即是心意念力的鍛練。一般人都知道每天要鍛練自已的身體,以保持健康;但很少人知道每天也必須鍛練自已的「心靈」。事實上心靈的健康遠比肉體的健康來得重要,因為這個才是快樂的泉源,解脫痛苦之所繫!而且心靈的健康直接影響到肉體的健康。再說得遙遠些,在宗教的觀點上,這是唯一可以解脫生死輪迴的鎖匙!

修心有兩個重要的取向:

1.  「止」和「觀」的修練:這可以說是心靈的能量操作的鍛練。

透過任何修行模式,能夠訓練到「心靈」得到「放鬆」、「平靜」、「專注」(懾心於一處)、進而更能持久穩住在這個狀態。這就是「止」的鍛練。

 進而到達「軽安」、「自在」,再而發展到向外的自由流動、隨心所欲。最後能夠做到「所願成就」之境(即可以憑「念力」轉化萬物),這就是「觀」的鍛練!

 簡單的説:「止」的鍛練可以幫到自己,例如能夠面對壓力、逆境、困難、痛苦而處之泰然。又如能夠理解和處理日常面對的複雜煩瑣的處境和挑戰;乃至變化多端的人事關係。當然亦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無時無刻都能冷靜而堅定地作出正確的判斷和決定。

 「觀」的力量就更大了,輕者可以隨心所欲,心想事成。重者乃可以移山倒海,轉化萬物!這就是 wish fulfilling power ; 因此,若能修到「觀」的境界已是具有證量的菩薩了!

2.   修「慈悲心」:這個境界説難不難,但説易亦不容易。這全在於一念之轉!

「慈悲心」就是樂於分享、奉獻,盡能力而毫不猶豫地去幫人。而這個必須是以「行動」去修成的,即是「菩薩行」。

童子軍誓要日行一善,菩薩行須至少日行十善!這不會太難,例如每天稱讃人三次,忍讓人三次,幫助人四次便可以了。但你必須無時無刻一有機會便要搶著去做,機不可失啊!

能夠做到這個, 你便是「菩薩」了!

或說:真有這麼容易成為菩薩嗎?「初地菩薩」的種種神通還未有在我身上體現呢!其實「心想事成」已是最大的神通!如果你能不斷的無私發出善願,祝福利益他人,而這些善願居然能夠成功實現,這就證明了你的「念力」已足以轉化萬物,那你當然是菩薩啦!真的就是這麼簡單!

再作一點「偽科學」的解釋:人體的中脉七輪如果能夠全部打通,便可以發出無窮強大的能量,足以轉化萬物!但很多人終生努力練功都未能成功打開中脈七輪;原因是最関鍵的「心輪」是絕對不能憑練功去衝開的。

然而這個「心輪」卻可以輕易的被「慈悲心」所打開。心輪一開,中脈七輪便很容易打通,就在這一剎那,你就成為菩薩了!

最後要説:佛法修行有八萬四千法門,所謂「一切法皆是佛法」!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大家切勿執著於這個法才是「正法」,別的法卻是「不如法」。更無謂執著於名相細節的得失對錯,否則便是捨本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