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尼珠探索 作者: 賴成蔭
從來「摩尼珠」就是天下最高能量的寶石! 「觀音菩薩」就是「手持摩尼珠和蓮花的聖者」。原來還有地藏菩薩、黃財神菩薩手持的,乃至藏傳佛教的密勒日巴尊者、大護法瑪哈嘎拿和獅面空行母的輔神紅猴的左手骷髏鉢內放著的都是摩尼珠。東晉法顯和尚在其「佛國記」及唐玄奘法師的「大唐西域記」都有記載他們在印度見到摩尼珠的盛事,詳加描述,並視為國寶級的神器。估計摩尼珠的原產地是在印度,而且極可能是斯里蘭卡,因其地就是觀音菩薩道場,至今仍盛產貓眼石。可惜的是遠在一千多年前,(即唐朝時代)摩尼珠已絕產。這樣才有西藏天珠的崛起取代,以至於今日。近年西方社會卻出現了另一種號稱「摩尼珠」的黑色隕石粒子,據說是來自天狼星的隕石,主要在美國的亞利桑拿州和南美哥倫比亞地區出土。其實這個所謂「摩尼珠」完全是另一回事,只是名稱相同而已。原來「摩尼」一詞來自梵文 cinta-mani 的音譯,而意譯就是「如意寶珠」,這是泛指具有令人心想事成,滿願能力的寶石;而不是某一特別品種寶石的名稱。
「摩尼珠」的特徵是什麼?缐索來自西藏密宗的古舊佛像和唐卡的造型描繪。原來印度佛教在中世紀(即約六百年前)被回教勢力入侵清剿撲滅之時,大量僧侶携著種種聖物逃入西藏流傳下來。此所以在舊製的佛像和唐卡中存在了「摩尼珠」的仔細清晰的描繪。有些「摩尼珠」一直留存至今,而機緣巧合,什至流入古玩文物市場,找尋新的主人。可惜近代製作佛像和唐卡的工匠,根本不知「摩尼珠」為何物,致其描繪此物時失真或變形了。最明顯的是韓國人早在明朝時代(即五百年前)繪製的地藏菩薩手持的「摩尼珠」竟然是一顆透明的水晶球。
西藏唐卡由於是用工筆重彩繪製,我們得以很清楚看到「摩尼珠」的真面目。更重要的是唐卡不但描述了菩薩/上師/ 護法手持此珠之外,還有在其身前的供桌上或地面上,也有擺放著最少一排或多至三排,為數約十多顆的摩尼珠作為供品。可堪留意的是:
(1) 這些寶石竟是唯一的供品,捨此之外別無他物。反映此乃世上唯一最好的珍寶,足以上供給諸佛菩薩之物。
(2) 在當時「摩尼珠」的產量也可不少,肯定不止於菩薩手上的幾颗。「摩尼珠」的特徵有:一. 圓球形狀: 此乃能量形成的最佳狀態。因天然能量原為極高熱的旋渦,逐步冷卻成為氣泡,最後結成晶體。二. 體積夠大:大約在直徑十至十三公分左右,剛好可以捧在手上。唐卡中從未見過更大的球體。而細粒的珠子倒是有的,那竟然就是掛在身上的「瓔珞」!三. 晶石: 即硬度較高的寶石。四. 光澤:亮度強,折射強。五. 縞紋:同心圓式橫帶紋(活像「木星帶」)六. 眼珠: 此乃氣泡旋渦的核心部份。一般出現在球體的頂部,這就是一般人所 的「天眼石」説 。七. 不透明: 若然,透明的水晶球肯定不是。八. 顏色: 其實種種顏色都可以,但以黃、紅、藍色為主。不論是任何石材,產自何方,凡符合上述特徵的便是「摩尼珠」了!當今世上還可以找到嗎?我的探索經驗可以和大家分享:(一)「貓眼石」: 有很多地方符合,但卻欠缺最關鍵的「眼珠」和「縞紋」,因此肯定不是。(二)「龍珠」;此乃足球般大的石球,上有大眼珠和縞紋帶,據 產地是南非,亦有說這個只是台灣説大理石而已。可是摩尼珠並不是大石球,何況此石欠缺光澤亮度,而且硬度亦不夠,不足以稱為寶石。 黑縞瑪瑙: 外國人稱之為「安力士」Onyx 。此石具有大眼珠及縞紋帶,但由於石身深黑如墨且不透明,若非有心仔細察看,很難發現。以致很多人誤以為是「黑曜石」或「黑水晶」。重要的是此石有符合摩尼珠的大小尺寸,而且價錢不貴。但問題是其條紋並不明 ,稍遠觀望根本看不見,而且沒有折射的悅目光芒。我認為此石界乎顕摩尼珠和天珠之間的能量石,什至是天珠的源頭濫觴。(四) 虎眼石: 此石乃貓眼石的進化版,主要產地是南非(現為南非的「國石」),幾乎擁有全部摩尼珠的特徵!只可惜其岩層厚度不會大於十公分,而所生 出來的石球直徑不可能超過八公分。由於尺寸不産夠大則不可以被視為「摩尼珠」。或許古代的斯里蘭卡有較厚的岩層,生產出摩尼珠,但數量不可能多,而且早已在一千多年前絕 了。産這些古董文物或有可能流入到玉石市埸或拍賣行,只是可遇而不可求。由於識之者寡,其價格不會比水晶球貴吧!(五) 世界之大,礦藏之豐,在任何時地,都可能另有摩尼珠石材被發現開採,廣傳世間。彩蛋是:如果大家循著前述的種種特徵探索追尋,定會發現摩尼珠礦藏的確尚在人間!19-4-2022
妙境佛學會 NEW HORIZON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