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悟就是不開悟?

【學佛交流地帶】
開悟就是不開悟?(開悟的界定和驗證) 作者: 賴成蔭


蘇格拉底說:聰明人就是知道自已並不聰明。其實「開悟」就是知道世上並沒有「開悟」這個境界!

說得正確點: 世上並沒有一個台階或區域,又或者是一條界線,當你踏了進去,便是到達「開悟」之境。

明乎此,則坊間的種種有關開悟境界的描述,實在只是外行人語!傳說有人嘔心𤃉血修錬了數十年,又或者有人甚麼也沒有做過,卻突然叮的一聲,在電光火石中,剎那間跌進了「開悟」的神秘領域……
這種近乎神怪小說的天花亂墮場面,例如見到一個完全和現實世界不同的靜止或幻變狀態;或見到很多一般人沒可能見到的事物,例如見到自已靈魂出竅,遨遊太虛天際淨土等等異像。如此種種,要多神奇便有多神奇,要多詭異便有多詭異,總之令你不得不讚嘆佩服,肅然起敬。

但我就是不明白為何見到或感覺到這些「異像」就可以和「開悟」劃上等號?說得不中聴: 這些很可能全是「幻覺」!說得最好聴的:這些只能算是「特異功能」!難道世上那麽多自命資深的修行者,就連「特異功能」並不等如「開悟」也弄不清楚?
…………………………………………….
寫到這裏,我大概可以收筆了吧?

但其實不然,因為世間的確存在著「開悟」這回事,由簡單直接到六祖慧能聴到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句而開悟,到複雜如佛陀坐在菩提樹下七七四十九日艱苦禪修才開悟。

可以這樣說: 開悟是有不同的層次和境界的領悟,既不可能是一步登天,但即使掌握到某些方面的開悟,你仍然是普通人一個,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其實「佛陀」意即「覺者」,亦即「開悟者」的意思。以此推論,「開悟」就是對「佛性」的理解和掌握。然而佛性至大無外,至小無內,這根本不可能定出一個範疇,更不可能用語言文字來界定的。

「開悟」是「佛性」的種種體會和表現,惟人類由於仍具有「肉身的軀殼」和「人性」(七情六慾)的局限,絕不可能完全達到「佛性」的境地。這個必須待到捨身的一刻才可以完全體現出來。
…………………………………………
我認為「開悟」其實有兩大範疇:

(一)見地上的開悟:
即是在理念認知上領悟到一些宇宙的實相,那就是「空性」。亦即是在認知上證入空性。

這方面的開悟至少有三個層次:
(1)不著相
(2)一切即一
(3)一即一切

(二)實踐上的開悟:

就是你的念力/ 心識能力可以做到的境界。即是在生活實踐上運作空性。

這亦至少有三個層次:

(1)不執着: 有喜怒哀樂但不執着於喜怒哀樂(請留意這個和絕情棄慾,清靜無為是完全相反的心態,修這些只可以證入「仙道」,但仍未能開悟)

(2)無二無別/包容合一:其表現是真心的笑口常開(這是心無掛礙,無有恐怖的自然流露;而不是假裝岀來的對人歡笑背人愁)

(3) 轉化: 知道世間事物的正負能量,所發生的時間速度和强弱程度全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這些可以在一念之間達成,也就是我們經常掛在口邊的「所願成就」!
………………………………………….

開悟是可以驗證的:

(一)在見地方面的驗證: 這在傳統上來說便是和上師或同修辯經。這個在藏傳佛教上是非常流行的。
禪宗的修行者盛行「參學」,即是到處遊歷,找有道之士以機鋒語言互相壓迫糾纏對答,名之為「參公案」。

(二) 在實踐上的開悟:
修行就是修心,能以念力證入空性者自然能夠以「願力」轉化萬物,乃至所願成就。

這裏介紹一個很簡單的自我驗証方法: 手持一串唸珠(理論上任何物料的唸珠或任何長度的珠串都可以,也不必用自己最常用的那串,總之是信手拈來便可),先在畧為離開桌面少許的空中把唸珠固定靜止不動。然後以念力叫唸珠作順時鐘方向擺動。

如果唸珠串當真如願擺動,則可以作進一步的較複雜指令,例如叫唸珠立即停止,再改為逆時鐘擺動、加快再減慢速度等等。如此便可以驗証自已的願力强弱程度了!

知道自已有這個能力,就是已經「開悟」了嗎?我還是本文開首的那句,「開悟」就是「沒有開悟」!

然而有這個能力可以說是具備了「菩薩」的條件,只要你全心全意的行「菩薩道」,你就是「菩薩」!

你擁有這個能力,不須告訴別人,繼續默默耕耘便是了。老實說,這個世界上有這個能力的「準菩薩」是很多的,而且我相信還會愈來愈多。

如果我們能夠把這些「準菩蕯」連結起來,成為團隊行動,對世界的改善豈不是更佳嗎?但吊詭的是「佛法」或者說「空性」的一個最関鍵性的特質在於「個體性」individuality 。如果把一大班人集結成團隊,這很可能變成了束縛,會產生另一些更麻煩更難解的問題?請恕我在這點上仍未能參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