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posts by 妙境佛學會

大手印法一則

今天重温舊課。另一講題留待下次開始。大手印法法門繁多。不勝枚舉。寧波車說他所開示過的法要精簡而效率高、行者但能如法進修,終成佛道。其實簡略言之,修持法要不出乎止觀二門。一般來說、先止後觀。開始修止靜。續後修無上思維。止門中有各不同的修持方法。目的不外在求安頓此心於虛空明澈、縱橫無礙境界之中。持久修行、行者輕安自得。毫無煩重下沉的感受。心念聽隨人意。要它安住在那裡。它能安住在那裡。要它專注在任何事物上,全不費功夫。此心能安止於靜境中收放自如,是為止靜修持的成果。觀門的修持先把心與念頭分辨清楚。然後進一步從精密思考了解到由心中生起的一切念頭其本性虛空明澈、緃橫無礙。由心中生起的念頭既然本性虛靈無礙。能生起念頭的心必然本性上亦虛靈無礙。心與念頭兩者如海洋與海洋裡相繼起伏的波浪。從本質上觀、兩不可分。海洋與波浪同是一水。心與念頭體性無別、平等性空。透過觀門的修持、當行者體悟到此心的本性虛靈無礙、他容易更進一步察覺到由心所生起的念頭本性上同樣虛靈無礙。如小雨點下在大海裡。小小雨點才到海裡立即消融。汪洋大海與小雨點二而不二、兩不可分。行者安心無寄於虛靈無礙本性中容易觀照到念頭體性同樣虛空明澈、自在無礙。如是觀照,念頭當下消融入虛靈本性中。念頭融會入心性中不異於雨點融化入大海裡。可以說,念頭和小雨點同一解脫。一般來說,妄念榮懷、如繩索繫縛行者心。令行者苦苦安心不得。假如行者能夠從體性上觀照、終於了悟到此心虛空明澈、自在無礙。從心中生起的一切念頭無一不是本性上虛空明澈、自在無礙。於此、性空的念頭釋然化解。如小雨點消融入大海中相似、當下無有。

人生的感受透過四大假合的軀體而來。四大假合軀體是從前生業力所感而有。有如是業力。得如是軀體。受如是果報。由止觀二修持、此心終於安頓在虛靈自在解脫中。但軀體的存在不能輕易擺脫。有非常高度修持的行者竟然能夠將軀體融會入虛空而消失。一般來說,心並不離身而獨立存在。死後身亡、依附軀體的心可能順利融會入中陰法身境界而解脫。此時有定力行者能長住於虛明靈覺解脫中。更不受輪迴之苦。更不由前生業力所支配而投生六道。在解脫境界中,更不為因果定律所區限。清淨境界現前。六道苦惱境界消失。在無苦惱解脫中、生苦果的苦因亦更不存在。由禪修而悟證心性本然清淨無染,縱橫無礙而終得解脫,不更投生六道輪迴,此得來不易的境界,佛法修行被列入為小乘小果的小成就。行者但求自度自了。並無自利利他,普利有情的同體大悲心願。是為緣覺聲聞小乘佛法的修行成果。由於不滿有限量的體證,行者採用更為理想的禪修方便。務求達到普遍利益六道眾生的成果。這就是大乘及金剛乘佛法。所修行的是善薩行。寧波車在大手印法觀門中所傳授的金剛乘法要與大乘顯法並非完全不相同。顯法的成就境界同樣非常高超。顯法密法如何分辨?金剛乘觀門中有生起及圓滿二次第。著重於觀想。著重於通調體內氣脈及持誦咒語等。

為甚麼要觀想我們的凡夫身相成為佛陀的圓滿相好?對六道輪迴盲目執取這是我們與生俱來的陋習。為著去除此不良習氣、觀想自己成為圓滿報身佛相是法門中的最殊勝方便。如是觀想並可以大大增強法力。有助於菩薩乘願往還六道。示現化佛身相。普遍利益眾生。此觀想法亦止亦觀。例如菩薩道中經已開悟的大菩薩運用敏銳專注力於大悲心願上,終能生生世世乘願轉世度生。

為甚麼要通調體內的氣脈?能支配體內氣脈運行。即能生起大樂充滿的智慧。引用此無上密法、只是舉例說明。修此通調氣脈法門、行者能體悟到心的本性無礙自在、清淨無染。亦可以體悟到大樂不異於智慧。並體悟到大樂充滿的智慧不異於無礙自在清淨無染的心體。有此成果,正由於體內氣脈通調而得成就。運用氣脈通調法所得的軀體超勝於尋常。菩薩賴此超勝軀體,方便利益眾生。

如來化身相是菩薩大澈大悟以後示現度眾生的軀體。

如來報身是佛陀清淨無瑕的虹光身。

以下舉例說明證道以後的不同身相:

彌勒日巴尊者證道以後,不改凡夫身相。他相貎不揚,純粹是個依金剛密法修行而證道的大菩薩。苦修十二年,終成佛道。尊者成佛以後,佛行圓滿卻無圓滿佛身相。

亦有金剛行者得證虹光身。說不定有懷疑到證得虹光身以後行者如何自利利他、普利有情?神通示現,終不能從一般人的角度來測度衡量和了解。

阿彌陀佛無量劫來行菩薩道。積福增慧,利益眾生,未嘗間斷。終於如願成就示現極樂淨土。方便眾生帶業往生。與諸佛菩薩同在一處。在此極樂境界裡,安定修行。行者最後得成無上正等正覺。阿彌陀佛慈悲無量。大願宏深。並示現無量化身,往還六道不息,垂接有緣。

釋迦牟尼佛的誕生不可思議。才出生便能夠站立起來。瞧著四個方向逕行七步。並能言語。說道:「天上地下。唯我獨尊。」祂由於無量劫來,修福修慧。成就圓滿無缺的軀體。曾一度苦修六年。終於體悟到苦行無益。後於善提樹下大禪定中示現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此時更是由圓滿軀體、示現成就清淨無瑕的佛身相。

彌勒日巴尊者雖然相貎不揚。但他賴此平凡軀體,能行人之所不能行。他能在空中翔。從一山洞飛行到另一山洞去。由於能夠控制體內的氣脈運行、他並能夠隨意變幻各不同身相。示現廣大神通。他的神通是由於操縱體內氣脈運行而來。並非由於歷劫行善積德所致,所以神通雖然廣大。最後他還是要回到醜陋不揚的軀體來。

金剛乘佛法確實有可以操縱人心運作的殊勝法門。假如行者不發善提心,不修菩薩行,不為度眾生而修神通,這是毫無意義的。不發菩提心,不修菩薩行,無論神通如何廣大,終不成佛。專為神通變幻而修行,誤己誤人。有百弊而無一利。有了強大法力而無菩薩慈悲心腸。行者死後容易變成大惡邪魔。專門惱害善良。尤其惱害菩薩道上的精進行者。所以修持正法行者不能不隨時隨處防犯未然。自古以來、金剛法要盡可能審慎密傳。用心良苦。一旦傳非其人、後果不堪設想。

印度中古時代有位梅迪巴尊者潛修密法於阿難陀佛學寺院。當時噶瑪噶舉宗師莎慝哈尊者為方丈。阿提莎尊者為寺院戒律師。梅迪巴尊者在寺院裡,嚴重破戒。屢犯不改。肆酒於市。親近女色。阿提莎尊者身為戒律師,不能不把他繩之於法。逐出寺門。尊者見他神態安祥,徐步離去。行至河畔,飛翔而過。恍然醒覺他是個大澈大悟的行者。一切違犯戒律的所作所為,原來是他正在潛修密法。阿提莎尊者慌忙道歉。並以至誠敬仰心懇請他重返寺院裡來。梅迪巴尊者坦蕩蕩回答:「你把我驅逐出寺,並無過咎。無須道歉。阿難陀寺院裡絕不相容屢犯不改的破戒行者。我留在寺院裡,假如僧侶以我為榜樣。人人肆酒於市。親近女色。寺院門風,急轉直下。不難成為佛法末落的開端。」自此以後,尊者不再回到寺院裡來。

寧波車說:我們所得的結論是以純潔無邪的心態來修金剛密法,可以迅速成就佛果菩提。以醜惡不良的心態修持密法、為禍佛道、為禍佛道行者,在所難免。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十二日開示於香港

大手印法之含義

開始修大手印法必先了解到大手印法此名詞的含義。手印法而言大,並非對小言大。此法門超越相對、無邊無際、無所不包、無所不容。其大無外。故名為大。

「手印」梵文名Mudra。梵語每一字音含眾多義。手印亦虛空義、亦智慧義。手印是指佛性而言。此超越時空之無上智慧、體性虛無。大手印法梵文名Mahamudra。藏語是Chag-gya Kyenpo。大手印法而取「其大無外」之義。理由在於佛性無高下。總賅迷悟苦樂所有眾生。同是六道苦境與無餘涅槃之本體。手印卻不含宗教儀式上作法結手印此義。不是以某種動作、密表某玄義、冥顯某法力這一類。大手印法所表達的是不能更用其他方法表達的空智不二境界。根據西藏瑪噶舉派系傳承、欲窮佛道究竟、非大手印法莫屬。

節錄一九九六年二月六日大手印法開示

金剛乘三昧耶戒之含義

三昧耶之為戒,師弟授受之際,穩基於承諾。日常生活依此承諾,得以止惡防非。而大有助於承當佛道者,奉行眾善之方便進修。

佛乘權分大小。小乘戒律有異於大乘戒律。大乘戒律尚分顯密二宗。而金剛密法守持承諾者,復分為初中後及無上四階層。

修道穩基於三昧耶戒,而喇嘛傳授三昧耶戒者固當俱備如下師資:

於顯密二法方便演說無礙。

並濳移密運之餘,並高度體證襌修。

喇嘛理明體證,金剛乘之傳承師資乃備。

而於大乘顯法上師之境位分齊,當亦以此為準繩。

喇嘛理明而尚有待於體證襌修者權判為中量法器。唯理明體證兼備者堪稱無上法器。

至於如何衡量喇嘛之學歷與師資。且就現前生活背景及其既往修持觀察,在學識上,尚可於全豹窺探一斑。而於上師襌修之功力深淺則窺探無由。

除此並非完善之方法外,顧亦無任何更為可靠方法可採用,以辨別精神導師之良莠。如有自命為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及其他法化身而內涵苦於貧乏之導師,信眾終不宜輕易寄予身命。

西方人屢錯認華而不實,虛有儀表之導師為大德。東方人尤其中國人,則慣性誤以善操流利英語,而又以某菩薩本尊自居者為高僧。信眾如僅能從顯淺處衡量僧寶,恐終難值遇師資具足之喇嘛。信眾於萬幸中,間或得值內涵充沛、才華洋溢於儀表之上師。如是僧寶何可多得。此外有信眾復於萬萬幸中得值正徧知。此事乃屬和合因緣,誰說不可能。但日常生活所可見之精神導師師資屢欠完備。

現今上乘法師輩出,普遍利益羣生。

但內涵有虧之導師並非絕不存在。他們愚惑信眾,蓄意自利。暗示學侶在某行動上如不能與導師一致者破毁三昧耶戒。同類告誡往往出自不堪任金剛上師之導師。資歷不足,誤導學侶。每謂佛門中有所謂十四根本墮落。十四根本墮落中而以不尊重上師為眾墮之首。大小事有違師命者,嚴重破戒。定墮下三道無赦。

由此可見皈依佛皈依法尚有賴乎皈依師資具足之上師。假如不幸可遇者屢為師資學歷兩虧之導師,則接受灌頂凡千遍,學侶終無破戒之嫌。以三昧耶之承諾自始未嘗成立。此是第八世大寶法王Mikyo Dorje 之遺教。

至於傳承灌頂此事,有若干信眾幸能親自到場參與,尤難以全面領納法益。蓋於佛法之玄奧未明,對金剛乘之法要終難深入。而於法要在未具有正確認識前,學侶尚未成為真正持戒之密行者。有待於深能體會金剛密行,實在穩基於師弟雙方之承諾。學侶不期然深入佛道之玄奧而金剛密法亦可安然如法修行。當知金剛密行不離基本佛法。對基本佛法具有正確之認識,大有助於密行中之免於犯錯而坐收事半功倍之成果。

以下略說修行大過凡十四則。專指密行中於言行有虧,導致修持破毀殆盡。所以亦被稱為金剛密行十四根本墮落。內容本自無上瑜珈密續。而於紅觀音密法中尤具詳盡說明。

學侶破毀金剛三昧耶戒之十四根本大過如下:

第一:於語言或行動上中傷金剛上師。

對金剛上師妄存邪見。

金剛上師云何有別於其他上師。

學侶從金剛上師接受灌頂。

學侶從金剛上師接受襌修法要。

學侶並從金剛上師接受該法要之詳盡說明。

以下旁及因由。略說如何由中傷金剛上師能導致嚴重破毀三昧耶戒。

金剛法尤其無上瑜珈密續在修持中,一併觀想器世間眾生世間此二垢染世間為清淨壇城。於此壇城內喇嘛位居中正。故又稱喇嘛為主位壇城本尊。毀傷喇嘛無異於毀傷壇城本尊。而壇城內之其他各部位同受牽連。同受不良影響。

三昧耶戒在如下情況稱為破毀:

心目中既已認定某喇嘛為金剛上師而蓄意在語言或行動上傷此上師。

勞慮上師 — 令上師妄生煩惱。

明知實為大過失而故毀犯。事後並無悔意。

何謂於上師妄存邪見:

中傷上師之意念已存在而尚未見諸言行。

此於三昧耶戒犯而不毀。

三昧耶戒分為大中小三等級。此於師弟授受之際有程度上之差別。此三等級之差別圍繞於如下三方面:

學侶接受灌頂。

學侶接受金剛襌修法要。

學侶接受上師於法要作詳盡之說明。

如學侶僅接受灌頂。此三昧耶定為小戒。

如師弟授受三者有其二。此三昧耶定為中戒。如師弟授受三者具足。此三昧耶堪稱大戒。三昧耶戒之破毀,亦依此而有大中小之分。

第二: 誹謗佛法

佛門深廣,在修行中如於部份佛法未能理解而妄起憎嫌。宜暫置之。不可於上師前對峙冒犯。有損三昧耶戒。尤於大小二乘不可互相排斥、滔滔爭論不休。大乘與小乘同為佛陀言教,云何彼此互不融通。

第三: 於諸眾生妄起強烈反感:

意謂一切時一切處,不能於任何眾生妄起瞋恚嫉妒之心。

而於已皈依三寶,已受菩薩戒之信眾尤不能有所違犯。

於金剛同行,妄生瞋恚嫉妒。其犯戒倍增嚴重性。

倘若以瞋恚嫉妒相向之金剛行者屬同一社團,同一壇城,並接受同一灌頂,同一法要,同一法要之詳盡解說者,三昧耶戒之破毀,其嚴重性可想而知。

為求淨化密行者對外境之戀筏與執著,權令以一切外境幻作某本尊之清淨壇城。並令觀想所有眾生為壇內天人。一人作如是觀想。多人可同作如是觀想。人雖異而幻境同一。於是行者與行者之間密切而超越之關係不期然而得建立。基於此微妙之心法,故密行中有所謂金剛親屬。

於諸眾生,妄起強烈反感,金剛承諾有損。而對密行者之進修頓成故障。由此可知不能由我執而妄生瞋恚嫉妒。尤不能熾然分別人我。爭鬥不休。

第四: 亡失慈悲心

大乘信眾發菩提心已,而未能以慈悲等視羣生者破戒。

瞋心頑重。鬱結難舒。於宏誓願中,誓願廣度無邊眾生,而此悲願獨不能普及於某眾生者,修行不如法。遺捨眾生,事後無悔。終難免於導致三昧耶戒之破毀。

第五: 誤入歧途而亡失菩薩心:

密法修持有涉及觀想本尊之虛靈體與此血肉身軀冥合為一。藉此以斷除一般人對此不淨軀體之戀筏。人體之生殖機能源於明點之放射。為求斷除明點本能上與生俱來之慣性衝動,金剛襌修涉及發動本尊虛靈體之種子字。由於種子字之發動,壇城本尊得以從中化現。

高度金剛修持者賴權宜以顯實相。往往採用激動性慾之法門,以增強不可思議之體證。親切地證悟到性慾之怡悅與本然清淨之虛靈體性如如不二。如是險峻法鬥為祗適宜於情慾斷盡之金剛襌修者採用。

僧侶如有濫用此法門以求性慾上之滿足與沉醉,比丘戒固然不守。三昧耶之承諾破毀無餘。

在家修持者於此法門尚無高深學識以正確採用。濫修胡為者亦破三昧耶戒無餘。

第六: 抑他揚己以圖自利:

身為密行者內不能容於顯法之大小二乘。外不能容於其他宗教信仰如基督教、印度教等。其用心往往基於妄自摽揚。如有所求,亦不外乎名利供養。排斥顯法固不可取。以密法本乎顯法。貶評中道及般若波羅密多,其為害尤為不淺。以此二門實為密法之精髓。夫言行不檢,抑他揚己以圖自利者破戒。

假如批判者出自誠意,於學術理論上有所引申陳述。則此固當別論。

第七: 非其人,披露密機

尚未經由上師指示之未入門者容易錯會密法中之殊勝怡悅境界。法要未明,胡為濫修,終淪墮落。故非其人,披露密機者破戒。

第八: 傷身害命:

人身難得。行者直賴此身以助道,證悟法化二身,密宗尤其珍惜此助道之軀。何堪隨意毀傷。諸如鞭韃燃燒等傷身害命之一切苦行均屬破戒。

至如矯枉過正。嬌養寵愛此不淨軀體。當亦無如是之必要。

第九: 疑第 - 義諦

由於未明中道第一義諦,即俗即真。於真諦雖已成其大智。而於俗諦未能成其大悲。滯寂沉空,普遍利益羣生之承諾云何能守。

中道未明,難免疑惑眾生之如何可以成佛。眾生心云何有佛性。於心云何有無生心。於慧云何有無上佛慧等深玄教義。

第十: 不能勇於為所當為

面對頑強之影響力,破壞佛法,而又懷柔感化無方。則當以慈悲心勇於採用剛強手法以制裁。因時勢而施行,其出發點純粹在乎利益眾生。顧已別無其他善法可想令眾生免於自傷傷人。在此情況下,如不勇於施行者破戒。

假如濫用剛強手法。表面似乎制裁邪惡而實質上傷害無辜。此對剛強手法之施行,大為失當。

第十一: 疑於如義:

此由於學侶未明諸法之實相非相。如如不二。非名相妄想所能及。

有疑於如義者破戒。

第十二: 惱亂眾生

妄存自私心,惱亂眾生。尤其於其修持有所妨礙者破戒。

或由於嫉妒而引致惱亂某大德之怪異修持。

第十三: 當如上師所命而未能如命奉行:

在某特殊情況之下,師資學歷具足之金剛上師令有高度修持之學侶密行近乎怪異之事。例如飲五種甘露,食五種肉並裸體舞蹈等。此純粹是考驗學侶對世俗觀念是否擺脫淨盡。或由於道德觀念根深蒂固,未能如命實行者破戒。

第十四: 虐待女性

由於習俗不同,善視女性與否,因時處而異。金剛乘中女性象徵智慧。如有蔑視虐待摧殘女性者破戒。

日常生活中或破一戒或破多戒,在所難免。不論破戒多寡。在最短期間內(不出一日)務須誠心懺悔。而最方便最有效之方法莫如觀想與誦唸百字明咒。此法門觀想甘露遍體運行。破戒之業障迅速得以消除。三昧耶戒有破於自覺,有破於不自覺中。若能早晚恒心誦唸觀想百字明咒。學侶修行,最為穩當。

羅圓慧譯

於一九九三雞年暮春

修學金剛乘應有的正確的心態

修學金剛乘應有的正確的心態 – 夏瑪巴

金剛乘是一種能迅速得到開悟的法門,金剛象徵的意義就是威力,意指金剛乘的法門是極具效力的,一般人有種錯誤的觀念,認為金剛乘就如同施咒術、求神通一般,並沒甚麼不同,但是事實上,所謂「乘」是為求開悟的,施咒術、求神通並不能導致開悟,如果我們抱著這種錯誤的觀念修金剛乘,必定會招致惡果。沒錯,在金剛乘裡有許多念咒的法門,但這絕對不是甚麼仙術或神通,大家應該要明瞭金剛乘的特殊之處。

要修金剛乘,第一個要件:從小乘開始修起。小乘是佛陀開示的基礎法門,這些基礎的教法在大乘或金剛乘裡都不再重複,故大乘或金剛乘的修行者皆須從小乘的教法中學習基礎的佛法。何謂基礎的教法呢?大乘或金剛乘行者必須從小乘教法中學習的基礎佛法,最重要的就是禪定與持戒。禪定的修持,有兩個層次,第一個是「止」,止的禪修主要是為使我們的心能平靜、祥和、穩定,在小乘的教法之中,有著許多佛陀針對止的修持所開示的技巧和方法,這些便是大乘或金剛乘行者必須要具備的基礎。

而持戒是一種自制,簡單地說就是戒十惡,此十惡可以包含一切源自我執的惡業,與十惡相對的是十善,十善為一切功德的根源,在此我不詳談十善的內容,不清楚何謂十善的人,可以參閱經典。

同時我們也要明瞭人身的難得與寶貴,這個珍貴的人身是了生脫死的利器,但卻也是十分短暫脆弱的,世上充滿著許多的危險,都能夠很輕易地摧毀掉這肉身,而我們也完全不知道自己有著甚麼樣的業力,完成不知道到底能在這世間活多久。

眾生墮入輪迴的原因是我執,而眾生一旦有了對自我的執著,那麼由此而生的情緒、念頭便都不是善的了,有了以自我為重心的執著,便無法從事善行,一切的業因業果都將是惡的,而每個惡因將導致下墮惡道千萬次的惡果,如果你好好地思考一下這事實,就能了解到人身的難得與珍貴,在無數次的生死輪迴之中,能投生人道的機率只有千萬份之一而已,所以現在你獲得了寶貴的人身,就千萬不要浪費掉,要好好地利用此人身寶來修行,除非你已證悟成佛,否則都無法完完全全地解脫自在。以上就是第一個條件,屬於基本的修行,接下來,要成為一個金剛乘行者的第二個條件,就是要具足大慈悲心,也就是說要修金剛乘,必須要一個菩薩才行。

菩薩是指一個具有菩提心、慈悲心的人,菩提心是佛果的種子,菩薩必須以菩提心、慈悲心對待一切眾生,不能有一點自私的心。一旦你發了菩提心,那麼任何的功德都將變得無窮無盡,並能導致開悟成佛的結果,反之,如果你沒有菩提心的話,則任何功德都是十分有限的,只有抱持著菩提心所做的功德,才能保證開悟成佛的結果。

金剛乘的行者是以菩薩道的修行,再加上一些特殊善巧的方法,諸如本尊的觀想等等。在金剛乘的法門裏,時輪金剛可以說是最高的法,時輪金剛法包含著許多含義,而時輪金剛本尊的法相也十分特別,多面、多手、多腳,這都有著其修行上的意義;又如四臂白觀音,四臂白觀音全身白色代表清淨和慈悲,而手持蓮花和水晶念珠,代表著慈悲和智慧,而其身上所穿戴的種種莊飾,則象徵覺悟的種種特質。

本尊可以說是一種報身或化身的顯現,而報身化身皆源自於原始的覺悟本性,也就是法身,例如觀世音菩薩便是一種報身或化身,而至於祂是報身還是化身的顯現,則依每個眾生的層次而定。

當你在修本尊法的時候,不要以為這是在祈請本尊的前來,譬如修四臂白觀音法時,並不是一尊觀音菩薩真的跑到你的面前,有些人以為修本尊法就是祈請本尊前來,甚至附體等等,這都不是正確的觀念。

此外,要淨除我執,必須先專注於一件貪嗔癡以外的事物,觀想種子字的意義即在於此,好比說[ ](音HRIH)字的觀想,此[ ]字具有觀世音菩薩之三摩地加持力,可化現觀世音菩薩的形象,而現在我們以凡夫之身心來觀想此種子字,經由這種子字,我們化現為觀世音菩薩,便淨除了妄想習氣,由此可知,修本尊法有許多好處:第一,它包含了止的修持,因為你必須作許多的觀想;其次,修本尊法可以清除惡業習氣;第三,可成就法身及報身的境界。

觀音的心咒是[嗡瑪呢貝美吽],這是由觀音菩薩三摩地之力所化現的,持此心咒可增長定力,亦可消除語方面的惡業,此外,本尊化現的觀想,不是具有實體的,其本質是空性、是法身,而以報化身顯現。

修本尊法的最後階段,我們要觀想觀音菩薩的法相化光溶入自心的本性中,此刻我們藉由禪定之力趨入自性法身之境,在經典裡,稱之為般若波羅蜜多。先前[ ]種子字的觀想,是為了要淨除我們生的的習氣,通常眾生投生人道的時候,心識會先執著一個肉身,然後入胎,當然以目前科學的技術是觀察不到神識入胎的,只能看到一個胎兒逐漸地在成形,而心識入胎是因為貪愛執著所致,這貪愛執著的習氣很難勉強改掉,需要自然地轉化才行,因此我們觀想自心化為[ ]字,便能將凡夫的肉身轉化為觀音菩薩之身。

而本尊化光入空的觀想,則能轉化死亡的習氣,通常眾生死後,必會入中陰身,而經由這樣的修持觀想,則能清除這種習氣,而入法身之境。

這些就是金剛乘的修持方法,但這些修持都必須具備禪定的基礎,禪定的修持方法大都存於顯教經典之中,如果你修金剛乘,卻缺乏顯教的基礎,則你任何的修行都將出錯,你無法觀想本尊的空性,你會將本尊觀想成具有實體的,持咒的時候也會忽略了其本質,因此,沒有顯教的基礎,則一切修行都毫無處。

要成為一個金剛乘的行者,應當對金剛乘的修行有一個充分的瞭解,並且必須先具足菩薩戒,金剛乘的法門其實是不應該公開地對未受菩薩戒的人解說的,金剛乘是菩薩的法門,受法的人必須是菩薩才行,但是觀音法是特別具大慈悲的,因此可公開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