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學佛交流地帶

要修行成就其實很簡單

2020年3月及4 月

「要修行成就其實很簡單」                                                     作者:賴成蔭

佛陀的一個弟子,智力有限,記憶力不强,學什麼法都記不住,做不到。他是道場負責打掃的,每天由早到晚拿著掃帚不停的到處清潔地方。佛陀就教他只須心唸「掃帚」這兩個字便可以了;久而久之,他無論行住坐臥都心唸「掃帚、掃帚、掃帚……」,終於成就為阿羅漢!

其實修行就是修心,亦即是念力。心力強便可以發放正能量,藉此可以和諸佛菩薩上師護法作心靈溝通、累積福德、更重要的是可以有很强的願力去幫助成就衆生!

要修行成就必須先選擇一個法門,乃至幾個法門來修。那選什麼法門才合適呢?眾生的習性往往覺得愈是複雜細緻、愈是高難度的東西效果必然愈勁!什至以為愈多法門的修習,乃至「十項全能」,可以產生協同效應,成就必然愈大!

但其實修心的法門應是選擇對自已來說最適合的法門才容易成就的。那就是愈簡單、容易、舒服、開心的法門了!

為何這樣選擇?就是因為要修行成就的兩個秘訣和這個有莫大的関係!

………………………………………..

要修行成就的兩個秘訣:

1. 「放鬆身心」: 這是修行成就的入門檻,如果你未能做到身心放鬆,那修什麼也是枉然!因為根本不可能到達「靜」、「興安」、「定」、乃至「觀照」的境界的!

而最能令你放鬆身心的就是修行時感到簡單容易舒服自在。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明白到為何我説不必挑深奧、煩瑣、複雜、困難的法門來修了;因為這個會弄得你很緊張苦惱,又何能放鬆呢?

例如打坐: 若要分分鐘專注於「七支坐法」的種種標準坐姿要求,什至要求苦練「雙盤」膝坐法,可能已令到你苦不堪言,更何來放鬆,繼而進入「興安」境界呢?

事實上,打坐的坐姿可以各適其適,只須腰垂直和舌舐上顎便是了。若能做到這兩點,即使是臥著修禪定,仍是可以成就的!

此外,很多人喜歡執著於「如法不如法」的問題,往往說人家「不如法」,即暗示其修行沒有效果,白費心機!若你太注意這個,則在修法時會戰戰競競,瞻前顧後,很難放鬆自如了!

2. 「持之以恆」:要修行成就並不在乎於簡單抑複雜,不在乎於每日修持時間的多寡長短,最最関鍵是必須天天持續不斷,這樣才可以把成果累積。若是斷斷續續,效果極微,可說是白費心機!

所謂水滴石穿,若你能持之以恆的天天修習同一個法,修上十年,必然成就!

如何知道自己已然成就?看看自己的願力有多强便知道了!

回應上面所說:如果你修的法愈是簡單容易舒服開心,則持之以恒的去修習應該不難做到吧!反之,複雜煩瑣困難的法就很難持久!

更可笑的是: 人的心態往往是貪多騖得,學完一個大法又去求另一個大法………

最後,套用一句老話作結:

「複雜的事簡單做,簡單的事用心做,天天重覆用心做簡單的事,就很不簡單了!」

你就是菩薩

20201月及2

「你就是菩薩」                                                                                                       作者:賴成蔭

傳說中佛陀的多名弟子(五百羅漢)至今仍未入滅,仍住於世間,以種種形式的行業來護持正法。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迦葉尊者至今仍在雞足山守護著佛陀的衣鉢,等待彌勒佛的到來,交付予他。

按云:任何法會有十名以上的僧人出席,則必有阿羅漢置身其間!

然而世間存在的菩薩為數更多,無處不在,而以種種形相和行業出現,利益眾生。例如你去五台山,所見的出家僧尼、朝山香客,一步一拜的虔誠佛弟子、乃至小店務員、村民、小丏等,都可能是菩薩!

不錯,世間的菩薩的確很多,甚至你也可能是菩薩!

只要你每天持續不斷的做三事便可:

1. 皈依發心

2. 浄心練習(修任何法皆可)

3. 迴向善願,利益眾生

還有最重要的是無時無刻都不會放過任何幇人的善行 。必須全力以赴,毫不猶豫的主動爭取去做,機會稍縱即逝!

你有沒有試過因為稍疑,善行被人搶先做了,而你既焦急又羞愧得眼淚奪眶而出?若是,你已經是菩薩了!

記得有一次,我駕車經過九龍城的內街,有一老者推著叠得比他還高的紙箱的手推車橫過馬路;一失平衡,紙箱跌滿馬路。我立刻打開車門想落車幫忙,此時已有兩名男子衝出馬路,搶拾紙箱丟回路邊。我就趕緊撲過去,把最後的幾個紙箱收拾了。

當我回到車上準備開車離開,但見右邊有一房車以極緩慢的速度擦身而過。我驟見車內的女駕駛者(一名中年女子)正別過頭來仔細的觀察著我!

在那剎那的四目交投,我有一種「共鳴」的感覺。她的眼神充滿了好奇,想看清楚這個駕著「平治房車」,滿頭白髮的老者是什麼人,竟然會下車和其他人爭著收拾紙箱?但與此同時,她的眼神又充滿了羨慕和讚賞!又帶著幾分對自己猶豫遲緩失去機會的愧意!

然而我和她並沒有打招呼,也沒有交談,更沒有交換電話號碼,一切盡在不言中。佛門中人,老是「同枱食飯,各自修行」,只祈靈山會上相見,彼此似曾相識!

其實你也就是菩薩,只要你深信自己是菩薩,並且全力以赴的作「菩薩行」!

如何驗證自己是菩薩呢?

大寶法王曾經說了:

1. 你有很好的福報(俗稱「死好命」,逢兇化吉,如有神助。)

2. 心境歡愉,經常帶著笑容。

3. 你的願力很强(wish fulfilling power)

知道了自己是菩薩則應加大力度去幫人,個人的得失榮辱微不足道。而且發心發願不妨更宏大些,更廣闊些,切勿少看自己的能力!

…………………………………………..

當然我們也會很懷疑自己是否自欺欺人?因為據佛經所記,即使是「初地菩薩」亦有種種神通異能,而我自己卻一點也沒有啊!

其實那種種神通都只是「獎品名單」而已 ,任何菩薩都可以憑單領取。這種種神通皆屬「悉地」( siddhi) ,菩薩只須知道有關的口訣或咒語便可以輕易做到,簡單容易、毫不費力!

這些「悉地」可以來自本人的直觀、或上師的口傳、什至是來自「秘籍」的記載(例如:有些書詳列每種咒語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現今傳世有極負盛名的「瑜伽經」( The Yoga Sutras of Patanjali ) 內裏包含很多 sutras ( 即是「悉地」), 只不過隠藏甚密,一般人不懂得解碼而已。

修行就是修心

201911月及12

學佛交流地帶

「修行就是修心」                                                                                                     作者 : 賴成蔭

修行有種種的模式和方法,最常見的如「打坐」(又稱「冥想」或「坐禪」)的席地而坐,一動不動的數十分鐘乃至更長的時間;又如「唱誦」,即早課晚課的朗誦或默唸經咒一段時間;又如做運動般的做瑜伽姿勢、大禮拜、一百零八拜、行禪、遶塔等等……….

其實琳琳種種的修持法門的作用和目的就是「修心」,亦即是心意念力的鍛練。一般人都知道每天要鍛練自已的身體,以保持健康;但很少人知道每天也必須鍛練自已的「心靈」。事實上心靈的健康遠比肉體的健康來得重要,因為這個才是快樂的泉源,解脫痛苦之所繫!而且心靈的健康直接影響到肉體的健康。再說得遙遠些,在宗教的觀點上,這是唯一可以解脫生死輪迴的鎖匙!

修心有兩個重要的取向:

1.  「止」和「觀」的修練:這可以說是心靈的能量操作的鍛練。

透過任何修行模式,能夠訓練到「心靈」得到「放鬆」、「平靜」、「專注」(懾心於一處)、進而更能持久穩住在這個狀態。這就是「止」的鍛練。

 進而到達「軽安」、「自在」,再而發展到向外的自由流動、隨心所欲。最後能夠做到「所願成就」之境(即可以憑「念力」轉化萬物),這就是「觀」的鍛練!

 簡單的説:「止」的鍛練可以幫到自己,例如能夠面對壓力、逆境、困難、痛苦而處之泰然。又如能夠理解和處理日常面對的複雜煩瑣的處境和挑戰;乃至變化多端的人事關係。當然亦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無時無刻都能冷靜而堅定地作出正確的判斷和決定。

 「觀」的力量就更大了,輕者可以隨心所欲,心想事成。重者乃可以移山倒海,轉化萬物!這就是 wish fulfilling power ; 因此,若能修到「觀」的境界已是具有證量的菩薩了!

2.   修「慈悲心」:這個境界説難不難,但説易亦不容易。這全在於一念之轉!

「慈悲心」就是樂於分享、奉獻,盡能力而毫不猶豫地去幫人。而這個必須是以「行動」去修成的,即是「菩薩行」。

童子軍誓要日行一善,菩薩行須至少日行十善!這不會太難,例如每天稱讃人三次,忍讓人三次,幫助人四次便可以了。但你必須無時無刻一有機會便要搶著去做,機不可失啊!

能夠做到這個, 你便是「菩薩」了!

或說:真有這麼容易成為菩薩嗎?「初地菩薩」的種種神通還未有在我身上體現呢!其實「心想事成」已是最大的神通!如果你能不斷的無私發出善願,祝福利益他人,而這些善願居然能夠成功實現,這就證明了你的「念力」已足以轉化萬物,那你當然是菩薩啦!真的就是這麼簡單!

再作一點「偽科學」的解釋:人體的中脉七輪如果能夠全部打通,便可以發出無窮強大的能量,足以轉化萬物!但很多人終生努力練功都未能成功打開中脈七輪;原因是最関鍵的「心輪」是絕對不能憑練功去衝開的。

然而這個「心輪」卻可以輕易的被「慈悲心」所打開。心輪一開,中脈七輪便很容易打通,就在這一剎那,你就成為菩薩了!

最後要説:佛法修行有八萬四千法門,所謂「一切法皆是佛法」!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大家切勿執著於這個法才是「正法」,別的法卻是「不如法」。更無謂執著於名相細節的得失對錯,否則便是捨本逐末!

學習修行簡單說

20199月及10

「學習修行簡單說」                                   作者 : 賴成蔭                                                                                                   

學佛修行其實三句話可以說完,那就是:諸法無我、諸行無常、涅槃寂靜」!

這就是「三法印」,佛陀的千言萬語,主要是反覆論述這三個重要概念。其實「三法印」只是理念見地而已,我們必須把這些實際地運用於生活中!

「諸法無我」在行業上就是「破除我執」(即不執著於自我)、「諸行無常」在行業上就是「破除法執」(即不執著於既定的認知對錯)、「涅槃寂靜」在行業上就是「活於自由自在的大樂境界」。

這個境界用現代的術語就是:「免於恐懼的自由」、「免於財富的自由」和最終極的「免於痛苦輪迴的自由」。

要達到這個境界的方法在於破除我執和法執!若你明白到這一點,我就要恭賀你了!因為你已踏進了「開悟」的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