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是甚麽? (維摩禪/ 大圓滿/ 大手印)

【學佛交流地帶】
作者: 賴成䕃

禪是甚麽? (維摩禪/ 大圓滿/ 大手印)

「禪」是梵文的音譯,英文叫 MEDITATION ,意譯為「冥想」。此乃是修行中最核心的部份,其實這就是「心識的鍛錬」 mind training 。說得更明白些,這個就是「心性念力」的操練,所謂「証悟境界」一方面是指見地上的開悟,另一方面就是指心性念力的掌控能力。

以此而論,中文翻譯為「禪定」的「定」字實在是超錯,可謂誤盡蒼生數百年!

為何我說得如此肯定呢?因為「定」只是做到注意力聚焦,即是focus ,concentration 。這個只是修行到「止」的狀態而已,根本未有足夠的「念力」來應付處理「世間法」和「出世間法」的種種問題。

你只能做到心靈平靜、清晰、鎮定、什至一心不亂而已;這樣怎可能應接同時撲面而來的多個難題、乃至遇襲等種種危機、天災人禍,什至死亡?

更不妥的是不少人以為修禪就是坐定定、而且必須在整潔清淨、寂靜無聲、絕無干擾的環境下進行。可惜世間事物狀態卻偏偏是紛亂、嘈吵、變幻、動態的,而且往往是多個項目同時發生的。試問這種修練方式所給你培養出來的習性可以應對得來嗎?

說得搞笑些: 修這個「清靜禪」的人,不但未能自保,還須要有人在旁守護。就如同武俠小說中的大俠在練功時必須有人護關,否則在此時被人偷襲,那怕只在其耳邊大喝一聲,必死無疑!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從上述的推敲,相信大家必然意識到「禪」不應是靜態的、不應是坐定定的、更不應是在諸多環境限制和禁忌下進行的。
剛好相反的,修「禪」應是:

(1) 行住坐臥均可以做的

(2) 不止專注於一點,而是同時專注於多個點。這些點什至有性質上的不同的:例如形象,顏色、聲音、種子字;什至是動作和意念等。這個名為「一心多觀」。

(3) 是動態的,而且不斷變動,卻在此取得動態平衡 dynamic equilibrium

(4) 平衡在原點上(Zero point 加減為零),即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心識狀態

(5) 觀 vipasanna :這個狀態才能轉化萬物,所願成就,於此不贅。

這個心識的狀態,可以名為「禪觀」,個人認為這遠比「禪定」翻譯來得貼切多了。

各位切勿以為我是自己憑空詭論,亂說「野狐禪」!其實這些修行心法老早記載在「維摩詰經」之中。此經借佛陀請文殊菩薩給維摩詰居士問疾,從而展示了維摩詰和佛陀的十大弟子,然後是文殊菩薩,最後是和佛陀就修行見地和取向上的大辯論。這些詳盡而精采的辯經可說是佛經中唯一的!也是對修行心法巨細無遺的終極大揭露!

遺憾的是:當今之世「維摩詰經」未獲應有的重視,什至有人說這是偽經。其推論很簡單,認為寫得這麼有大格局、複雜詳盡的舖排、文藝色彩之濃烈,必須是到佛教大盛和成熟時期才可以寫得出來的作品。

反觀此經由東晉到唐朝(尤其盛唐時代)備受推崇,而其經中開示的修行心法被尊稱為「維摩禪」!被視為最原祖的「禪觀」心法!

維摩詰居士和佛陀是同時代人,但他的前生是「金粟如來」佛。大詩人王維,自號「摩詰居士」,而李白更多次在詩文中自稱是金粟如來的轉世。

至於世人懷疑此經是偽經更是不值一駁。其實中國的偽經大多出於中唐「武宗滅佛」,把大量佛經焚毀之後;在死無對証之下,出現大量狗尾續貂的偽作佛經來填補空檔。惟此經乃是東晉時期翻譯成中文的,而譯經者正是「舌燦蓮花舍利」的大國師鳩摩羅什!

順帶一提,仿如泰山北斗的「金剛經」也是鳩摩羅什所翻譯,但也被人疑為偽經。

奇怪的是「維摩詰經」在中唐時期開始漸走下坡,主因很可能和當時突然迅速崛起的六祖慧能「祖師禪」有関。其實「六祖壇經」的見地概念和「維摩詰經」相近,但說得很淺白而大衆化,因此能夠迅速走紅取代。

巧合的是幾乎在同一時間,西藏有蓮花生大士發揚「大圓滿」心法。而此法到宋代則有「大手印」心法流傳。基本上這幾個修行心法很可能是一脈相承或有所相互影響,而這些都是「禪觀」的最高心法。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簡括歸納,「禪觀」其實有兩個境界:
(1) 能夠用念力掌控正能量和拒斥負能量

(2) 能夠進一步把正負能量相互轉化,最終是正負能量一而二,二而一,沒有分別。
這個不是太難成就了嗎?

但我可以告訴大家,所有正法的修持都是簡單容易舒服享受的,只須持之以恆便可。

從下列幾個「禪觀」起步,準錯不了:
(1) 百無禁忌 (2) 日日是好日 (3) 行住坐臥皆是禪 (4) 只是去做 “just do it “
這些全是大禪師的「口頭禪」,但其實和「大圓滿」、「大手印」心法暗合。若能循此而行,肯定不會和「正法」背道而馳;持之以恆,必可成就!